图①:刘筠院士在查阅资料。
图②:刘少军院士在实验基地查看鱼苗生长状态。
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供图(资料照片)
核心阅读
长江禁渔10年,可以有效保护水生生物。在渔业资源保护中,除了禁渔,相关研究也不曾懈怠。
为了解决水产养殖中育苗的问题,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淡水鱼繁殖生理学家刘筠贡献了毕生心血。刘筠院士的儿子刘少军院士,追随父亲的脚步,30多年专注于研究淡水鱼人工繁殖方法。
“父亲年轻的时候,总喜欢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去郊区的岳麓渔场。在渔场,父亲忙他的实验,我在岸边用罐头瓶装鱼,就这样认识了草鱼、鲤鱼、鲫鱼……和他一样,我从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毕业后,也选择了淡水鱼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方向。他研究了一辈子,我也研究了30多年了。”今年5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说。
刘少军的父亲,是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淡水鱼繁殖生理学家刘筠。父子二人同为研究鱼的院士,也同样工作在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。
研究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方法
“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等淡水鱼类价格不高,在为人提供鱼类优质蛋白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”刘少军说。
刘筠出生于1929年,从湖南大学毕业后,被分配到湖南师范学院(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前身)工作,一直致力于鱼类繁殖研究。他是我国青、草、鲢、鳙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方法的主要创始人之一,也是我国四大家鱼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;他带领着研究团队,较早取得了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。他领导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异源四倍体鲫鲤,利用该四倍体鲫鲤繁殖的湘云鲫、湘云鲤,比普通的鲤鱼、鲫鱼体型肥大,生长速度快,抗病力强,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,味道鲜美,很好地解决了鱼的品质问题。
周工健曾长期在刘筠的课题组工作,他回忆:“鲤鱼、鲫鱼在惊蛰节气开始产卵,草鱼在4、5月开始产卵,我们3月初就要到渔场去,3月到9月基本上都在基地。鱼一般在凌晨产卵,这时我们都会蹲在水边观察,经常蹲到天亮。”1995年,刘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“即便评了院士,他也和我们一起守在池塘边,全然不顾蚊虫叮咬。”周工健说。
让人们吃到更多更好的鱼
走进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,楼道里最醒目的是水族箱里游来游去的鱼:湘云鲫2号、杂交翘嘴鲂、鳊鲴杂交鱼、合方鲫——这是刘少军主持培育的4个优良品种。
刘少军的助手汤陈宸介绍,刘少军院士带领团队在淡水鱼这个领域解决了生殖隔离难题,通过远缘杂交改变淡水鱼的性状,并把优质的性状保留下去。“生长快、肉质好、抗病能力强、外观美,这些优质特点都可以保留。”汤陈宸说。
选择远缘杂交研究亲本时,刘少军和团队往往以鲫鱼、鲤鱼、团头鲂(俗称鳊鱼)、草鱼、鲌鱼等经济鱼类为主。这些鱼更容易出现在我国的食物谱系里,研究这些“亲民”鱼种,可以让人们吃到更多更好的鱼。
刘少军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,坚持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研究。他和团队在30年时间内做了37个杂交组合,其中30个组合能够形成存活后代。通过一系列努力,刘少军和他的科研团队培育出的新鱼类品种生长快、口感好、还不容易生病,获得大面积推广。
湘江之畔,岳麓山下,一方仅11亩的实验基地中有30多个鱼池、100多个鱼缸,这里是刘筠和刘少军的科研战场。“鱼类产卵从凌晨四五点就开始了,我们要观察鱼类产卵情况,作息时间就得跟着鱼类走。”刘少军对此已经习以为常。
2019年11月,在父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4年后,刘少军也获此殊荣。
为水产研究领域培养人才
“生在岳麓,长在岳麓,学在岳麓,研在岳麓”,这是刘少军对自己的总结。
在学术研究与治学育人方面,父亲的影子都深深地投射在刘少军身上。
2015年,刘筠去世,但他严谨、勤奋的治学作风一直影响着他的学生们。2002年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张纯说,想起刘筠院士,便会想起拐杖敲击地面的清脆声音——每天清晨,年迈的他都会拄着拐杖,出现在实验室的走廊上,“哒、哒,拄拐杖的声音就像报时器,让我们须臾不敢懈怠,不敢荒废光阴。”
刘少军显然也传承了这样的家风。“我不仅是一个‘科研渔夫’,更重要的使命是教书育人。”30多年来,刘少军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,关爱学生,培养出了近100名博士、硕士,为我国水产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
“刘老师对待科研非常严格,每天在基地巡池2—3次,一年365天,几乎天天如此。他每次巡池总能找出我们没发现的问题,鱼儿健康状况、寄生虫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,正是这样严谨的科研态度,让我们做研究时也更用心、更严格。”师从刘少军、从事淡水鱼研究的胡方舟说。